首代短剧人的掘金梦:短剧未来可期

首代短剧人的掘金梦:短剧未来可期

首代短剧人的掘金梦:短剧未来可期

整个影视产业的寒冬时刻,短剧赛道,作为一支独特的暖流,正吸引了不少平台和制作团队入场。

去年,全网整年短剧的报备数量为398部,而在今年,这一数字就被5月份单月备案数超500部所打破。来自德塔文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在广电总局系统进行规划备案的微短剧达到2859部,总集数69234集。

主流的长短视频平台,纷纷借势设立短剧剧场,在不同的平台上,一些优质的标杆案例已经出现。快手短剧《长公主在上》播放量达3.5亿;腾讯视频的《拜托了!别宠我》今年分账金额突破了2000万,打破行业天花板;芒果TV的《念念无明》,在豆瓣上,评分冲上了7,评分人数达2.5万,成为了口碑之作。

政策层面也随之而动。2022年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备案系统中,增设了微短剧品类。2022年6月1日,针对网络剧、网络电影的“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”正式发放,其中也包括了短剧。统一纳入监管,也意味着短剧市场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路径。

而对于参与这场游戏的主角——短剧公司及其从业者来说,短剧这类体裁,不像长剧播完的版权收入相对比较固定,它有一种更新型的多元化收入。它不仅提供给那些没有机会去拍网剧或网大内容从业者一个舞台,也为每家媒体公司打开了收益的端口,尤其是以达人账号运作开辟了新的商业化模式。

这一股滚滚而来的影视内容迭代浪潮,似乎不可阻挡,但真实的短剧市场是怎样的?

近日走访了多家短剧制作团队,试图还原短剧从业者众生相。在这样一个当前在中国影视产业鄙视链末端的从业者群体,这群勇闯短剧市场的第一波掘金者,他们因何入局,又面临什么难题,又会给这个行业留下了什么?

平台纷纷上马短剧专项计划

点击破亿成常态

目前,在各大平台之上,受大众欢迎的主流短剧形态,多为1-3分钟的内容,通过单列信息流推送给用户,以一种快节奏、碎片化的模式,抓住了当下的视频用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。

短剧调动了全行业的积极性。快手是较早看到短剧潜力的短视频平台。2019年8月,快手便建立起“快手小剧场”入口,标志着快手正式布局短剧业务。次年,快手推出了首个短剧剧场厂牌——高甜剧场。

为了解决商业化的问题,2020年12月,快手短剧正式对外发布快手星芒计划,希望通过分帐奖励、品牌招商、直播电商、商单广告等方式,为合作方提供全方位的变现链路。

截止2021年10月,快手星芒短剧的正片总播放量已超过250亿,累计共给创作团队带来涨粉1.1亿,覆盖了50家top机构。《这个男主有点冷》系列、《秦爷的小哑巴》、《重生小甜妻》、《CP大作战》、《单亲妈妈奋斗记》等大热短剧均脱胎于此。

每天在快手站内已经有超过2亿人在看短剧,短剧日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2.3亿,播放量超过1亿的短剧已经达到了850部,从1月-10月,快手短剧总播放已超过7700亿。截至2021年底,“快手星芒短剧”已孵化240部独播订制短剧,其中超百部获得破亿的播放量。

肉眼可见的是,快手上旺盛的短剧消费需求,这使得短视频领域另一巨头抖音坐不住了。

抖音选在今年强势入局短剧市场。今年4月,抖音开启短剧新番计划,MCN机构或个人作者在抖音首发带有连续剧情的1-5分钟作品,即可解锁亿级流量扶持和百万现金奖励。

此外,还有“千万爆款剧乐部”计划,面向广大MCN和专业影视制作公司,以投产保底+300%收益现金分账+流量激励方式,对短剧创作者进行扶持激励。

两个月之后,抖音再度加码,整合资源,升级激励赛道。6月1日起,抖音短剧将原先的“新番计划”、“千万爆款剧乐部”整合升级,推出“剧有引力计划”,这个计划分别打造了Dou+、分账、剧星三条赛道。

与短视频平台激进不同的是,长视频平台对短剧则相对冷淡。这份冷淡的态度,或许与其早先于短视频平台就尝试过短剧内容的经验相关。

早在2018年,爱奇艺就高调布局了竖屏微短剧《生活对我下手了》,公布了短剧的分账计划。

2020年底,腾讯宣称将投入10亿资金和100亿流量,支持微短剧内容生态建设。2021年底,腾讯视频正式发布业内首个微短剧品牌“十分剧场”。

2021年9月,优酷发布“扶摇计划”,鼓励系列化创新内容,与网络小说等IP平台合作,以优质IP+平台投资+宣发/商业化资源+剧场化排播的模式,出品了大量微短剧。

芒果TV和B站等平台也发布了针对微短剧的相关计划。芒果TV推出“大芒计划”,并开设“下饭剧场”, B站则在2021年8月上线了轻剧场,主推惊悚悬疑、软科幻、喜剧题材的微短剧。

入局者众,一种“迫不得已”迁徙

与平台们携重金入局的野心勃勃不同的是,钛媒体APP经过一轮采访调研之后发现,在短剧市场第一批试水短剧市场,并成功掘金的人,大多数是因为生存问题所迫。

作为曾经主营艺人经纪,现在的微短剧赛道中的一员,苏打水文化创始人龙京晶说过,选择入局短剧赛道,是因为他们发现带新人艺人的时候,碰过的壁实在是太多。

“你要想那么多选秀节目,每年出道那么多小哥哥小姐姐,真正能有机会继续的有几个。”

每年选秀综艺出道的几百个新人,都在等着张口要饭吃。但行业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,优质的网络剧和电影的主要角色,基本上都已经被制作方和投资方瓜分完毕,剩下的一些凤毛麟角的小角色,也很难轮到还未出名的新人艺人群体。

每当带着自己家艺人,在外面接活的时候,她总感觉自己处于一种“求爷爷、告奶奶”的状态之中。这也让龙京晶发现,新人艺人的命运,可以说是完全掌握在影视制作公司及其投资团队身上。

她也很明白的一点,即便是现在艺人展示自我的途径和方法日益多种多样,新人想要出圈,在行内立足,最终必须依靠的还是几部像样的作品,并且,艺人的个人成长,业务技能提升,也非常需要用一些作品去沉淀。

当短剧赛道微微泛起光的时候,龙京晶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:这个类别的作品,门槛不是特别高,机会还较多,并且,知道的,看得上人,也不多。这是一个竞争不那么激烈,且极具潜力的方向——正好可以成为旗下艺人锻炼和实践自己的机会。

后来,她想,不如索性自己站出来,这样在产业链条上游,公司就会就拥有一定的话语权。如果能够一直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出资金,他们愿意以此根据自家艺人量身打造一些合适的作品。

之所以短剧市场在今年出现大爆的现象,龙京晶说是因为这一内容形态,在产业链上解决了很多痛点。

其中,最关键的一点是,对于投资方来说,短剧大大缩减了影视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。从立项、开拍、筹备、上线、审批,传统影视剧起码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,但是,短剧行业目前基本上投资周期在6个月的时间之内,就可以看到回报。况且,通常情况下,一部短剧从筹备立项到后期上线,基本上就控制在3-4个月。

在寒冬之中,冬漫社创始人汤明明说过,做短剧,就是为了赚钱的这目标而来。之前所处的小说赛道以及漫画赛道,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的阶段了,公司在经营上已经增长乏力,于是打算试一试影视剧集赛道。

一开始,汤明明想做的是长剧集,但这样在制作长剧集时,与平台方打交道的经历,就就把她“彻底弄伤了”。

当时,汤明明团队的剧本的创作已经进行了8个月,期间也在与长视频平台不断沟通新想法,到了最后,平台方告诉他,剧本已经过会了。她想的是,终于熬到了这一天。但后来,平台方始终未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。

就在那一瞬间,汤明明发现,长视频已经不适合他们这种新手玩家。她决定放弃与长视频的沟通,而当时某短视频平台的短剧运营负责人找到了她。双方一拍即合,第一个作品就引爆了市场。

与苏打水文化参与短剧的另一重意图类似,冬漫社也想就低门槛的短剧,培养自己的专属编剧团队。汤明明他们公司旗下的编剧需要跟现场,只有跟过导演拍摄现场之后,编剧才会了解,下次写剧本应该怎样创作,这种现场带来的体会,不是在家闭门造车就可以习得而来。

制作周期短,一个是因为受限于立项投拍的经费的额度。更为重要的是,在这个行当之中,有一个默契是,大多数团队也不认为,仅凭特别高的经费,就可以制作出更加好的内容,就一定可以达到特别好的收益。

不过,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,今年看来,短剧制作成本已经水涨船高。龙京晶表示,当前因为同业竞争者太多了,要把东西做好,势必在一些内容成本,例如制作团队的选择、演员的要约、以及服化道、美术置景上,需要做出一定的升级。

就她的观察而言,当前古装类目的短剧,差不多已经到了200万元的制作成本,而现代戏也差不多要100万元左右。更有甚者,一些大型制作团队的古装短剧的制作成本已经上升至500万左右。而制作周期也从之前的5-6天,到了现在需要的15-25天。

当前整个制作水平也慢慢越来越高。作为一个新兴行业,短剧和早年的网络大电影极为相似——最开始网大的制作水平也就几十万,随着市场的火热,资本的助推,一部顶级的网络大电影制作费用也已经飙升至了四五千万的水平,直接媲美院线电影的标准。

如何做出修整?有的制作团队,会根据每个发出去的视频的后台数据,包括完播率,点赞率,划走率,收集用户所有的每一个收看习惯,根据这些数据不断修整节拍率。

最简单的例子,剧情什么时候该起冲突,什么时候人物产生诉求,会根据后台数据修正完之后会把冲突放在三秒,把障碍放在十秒,第二个障碍放在三十秒,然后把主题表达放在50秒。根据后台数据不断修整节拍表,节拍表也不是固定的,是一个根据后台数据不断的修整的过程。

制作经费对传统影视公司,也可能成为一道障碍。龙京晶说,有些大公司,之前做惯了那种几千万的,甚至是上亿的项目。如果你跟对方说,这个项目,要花100万就做下来,有的团队会不知道该怎么花这个100万,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去省这个钱。

如果没有商业化支撑,“用爱发电”难以支撑短剧从一个内容型赛道变成一个产业,产业会有生产总值在里面,并且需要商业化的正循环支撑。

当前,短剧赛道的商业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分账、平台定制、广告植入、直播变现以及付费点映等。其中,分账是短剧变现的“主流”。

从内容形态上,符合“怼脸”美学的短剧,天然适合打造达人群体。在竖屏的手机的屏幕里,用户的视觉重心往往偏向于某个人物,这就是为什么要先去看人和人设,再去匹配对应的剧本。在专业的编剧方向里,有一种剧作结构是首先锚定要塑造的某个人物,然后以这个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讲整个故事。

在达人体系分账的模式之下,行业内也已经跑出来了标杆案例。

比如说,《这个男主有点冷》的女主角一只璐,她在快手春节档主演了腾讯动漫改编短剧《万渣朝凰》,因为爆款剧的流量加持,她在整个春节档的GMV达到了一个新的数量,单场最高将近300万,春节档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,整个GMV在1500万左右。

另外一个例子,是快手平台头部的短剧主演《凤求凰》的古风御儿,因为持续不断去做短剧这种流量题材,御儿的GMV也有了更大的突破,目前单场已经达到了1250万的GMV高峰,可以比肩目前整个电商行业比较头部的主播。

但构建达人账号,并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。快手短剧运营负责人就认为,一个人的人设在一定阶段做完了以后,可能很迅速会进入到一个瓶颈期。短剧行业里,现在有金牌婆婆、金牌妈、金牌儿媳妇、金牌姥爷,甚至金牌赘婿、金牌管家各种各样的固定人设,可能过一年两年会有一波筛选。

而这波筛选就注定了,有一些人可能永远就停留在了金牌婆婆、金牌妈妈里,很难去突破自己的人设,找到新的更适合自己的角色。

来源:澎湃新闻

原标题:《首代短剧人的掘金梦:在以一博十的诱惑中拼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