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视频时代的微短剧你看了吗?

短视频时代的微短剧你看了吗?

短视频时代的微短剧你看了吗?

自2017年,短视频的强势崛起进一步拆解用户时间,影视行业也逐渐步入以“秒”为计量单位的时代:五六十集的长剧渐隐,12集快节奏的短剧取而代之;不断加速的“倍速观看”以及短视频、微博看剧成风,更让所谓戏剧结构、精密逻辑正在被“高速”所解构、重塑。

 微短剧,这个速度与内容相结合的产物,顺势而生:2分钟到15分钟一集,没有高深莫测的戏剧逻辑,只有剧情的快速切入,极致的人物关系;甜宠、悬疑、穿越、软科幻、无厘头,应有尽有……即便其制作都不够“5毛标准”,但足以填充一份泡面的时间。

当下的微短剧虽然精品较少,偏重下沉市场,但发展潜力不可小觑。作为一般影视的补充物与后置空间,微短剧越来越成为流量的一个新发地,切割着观众形态与大数据走势。可以说,“小而巧”的微短剧正处于一片“蓝海”。那么,什么样的内容能够让站上风口的微短剧真正起飞呢?

  数据可以佐证微短剧风头正劲的市场效应。据悉,2022年仅快手平台的微短剧日活跃用户便增长到了2.6亿,其中有超过50%的用户每天观看的剧集次数超过10集;芒果TV单部微短剧播放量超6亿,其中《念念无明》豆瓣打分超2.9万人,开分达7.3分;优酷的《千金丫环》猫眼最高热度超7000,比肩同期长剧集;有媒体报道,腾讯视频《拜托了!别宠我》分账金额突破3000万元,刷新微短剧分账纪录……

  微短剧是如何兴起的?为何微短剧会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?芒果TV“大芒短剧”制片人湛亚莉,灵河文化创始人兼总裁白一骢,十二升肖传媒内容负责人陆添,无糖文化创始人杜浩,拆解微短剧爆发之路。

  短视频抢占用户大量时间,微短剧应运而生

  根据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的“网络微短剧”板块可知,微短剧可定义为:单集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剧。

  若以此标准追溯,2013年的“迷你剧”《万万没想到》可称为“微短剧鼻祖”——每集只有5-10分钟,共15集,却以无厘头的夸张剧情吸引到一众年轻观众,并接连拍了三季。但彼时,网生内容刚刚起步,微短剧也没有乘胜追击的市场环境。

  大多业内人士认可的“微短剧”萌芽,是在2017年到2019年。这三年,短视频强势崛起,用户的时间逐渐被碎片化。据《中国电视剧(网络剧)产业调查报告》,2019年中国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已首次超过长视频。与此同时,长视频内容频繁注水,五六十集的网剧层出不穷,也逆向推动观众开始追求紧凑叙事。

  “微短剧”几乎是长、短视频平台在抢占用户时间的战争中,应运而生的产物。2021年,快手正式对外推出“快手星芒短剧”品牌,希望打造更多头部精品微短剧,并通过分账奖励、品牌招商、直播电商、商单广告等方式,为微短剧提供全方位的变现链路。爱奇艺、优酷、腾讯视频等平台也开始布局微短剧。2019年,芒果TV正式推出“大芒短剧”。在湛亚莉看来,微短剧更聚焦于主线故事和关键人物,虽然比长剧缩短了体量,但反而需要在有限时间内释放更多信息量,“长剧集市场2倍速观看慢慢常态化了,微短剧是应运而生的市场新产品。”

  灵河文化是较早布局微短剧的传统影视公司之一。2019年,白一骢发现用户在短视频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,且很多人似乎已经“放弃”追长剧了,因为很多长剧都可以被剪辑成短视频,“大家被灌输得已经没耐心了。”白一骢说,当下内容创作越来越讲究“快”,在单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,用户想要吸收更多信息,获得更多的快感,1秒钟10个反转才能轻松抓住观众眼球。从这个角度看,微短剧确实优于长剧。“2019年市面上微短剧还非常少,只是我们觉得有可能成为新模式,于是鼓励团队做了题材的开发和储备。”

  中小影视公司快速变现

  2012年,陆添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开始从事电影制片工作。2015年,网剧概念日渐兴起,陆添从电影转向定制剧、分账剧,并担任了《剑王朝》《三千鸦杀》等网剧的制片人。直到2019年,在做了四五部网剧之后,陆添发现,随着网剧制作成本、采买价格水涨船高,“减量增速”的市场供给关系又让平台不断压缩成本,片方的利润空间、话语权都被进一步打压。“就是河干了,小河也没得流了。”而那两年,陆添也成为了深度短视频用户。在内容讲究快速变现的时代,他开始思索,是否可以将短视频和剧集内容相结合,寻找新的市场发展空间?于是,他加入了初创型公司十二升肖,并以快手的网络红人账号为发布端口,开始深耕竖屏微短剧。

  陆添称十二升肖为“小作坊”——在职人员只有十几位,没有庞大的资金流,是微小型影视公司的代表。在当下,一部定制剧至少投入上千万,分账剧也要投入几百万的市场,这类公司往往只能成为大公司竞争碾压中的无名牺牲者。但微短剧的低制作门槛、低资金投入、快拍摄制作、快现金回流,以及各大平台对微短剧提供的补贴与资金扶持,都为小公司带来了生机:“我们就做小体量,100万左右就能开(机)。这个钱无论是一家出或者两三家一块出,也不是什么压力。而且我们可以和平台走分账,有补贴,回本周期也比较快,可以快速进行内容变现,解决资金流的问题。”陆添表示。

  纵观当下微短剧的出品机构,大多都是像十二升肖这样的中小型影视公司。杜浩创立的无糖文化,公司规模甚至小于十二升肖,但陆续推出了《念念无明》《金小气家族》《别跟姐姐撒野》等作品。其中,《念念无明》成就口碑收视双向爆款。杜浩透露,微短剧试错成本相对偏低,短平快是核心优势,这也促成除去传统影视公司外的其他内容生态纷纷入局微短剧市场。“微短剧对于以我们为典型的小体量公司,是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产品和业务。”杜浩表示。

  传统公司减量降本另谋出路

  据德塔文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在广电总局系统进行规划备案(即进入筹备制作期)的微短剧已达2859部,上线备案(即准备投放市场)微短剧已有195部。其中5月和6月的备案数量均超过400部,已超过2021年全年微短剧的备案数量。在“影视寒冬”与“降本增效”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下,短剧反而逆势独行。

  “现在的环境下,很多团队没有机会去拍长剧了。如果常年致力于长剧的公司突然拍微短剧,真的是创新吗?不是,很多是在找出路。”白一骢坦言。

  相较几年前平台逐步缩减成本,2022年明确的“降本增效”加速了影视公司的洗牌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今年上半年视频平台多次开会后能通过的S级项目只有十个左右,还不足过去一次开会的通过率。很多影视项目只能投入分账池子,公司资金流受到很大挑战。为了降低亏损,有些公司降低了制作成本,也有一些公司开始快速布局微短剧。

  白一骢也收到过朋友发来的微短剧项目书,投资不足百万,却有五六个出品人,每个人只有几万到几十万的投入。“现在很多人做微短剧会通过融资。一个电影或者剧融资至少几千万、上亿,现在比较难;但是微短剧可以只融资几十万。虽然微短剧大部分都是赔的,但这个钱即使亏了,也不会太严重。对于一些公司更重要的是业务总得动起来,至少有个项目在拍,资金能够流通。”白一骢表示。

微短剧的发展并不表示剧集内容质量的下沉,而是将内容更加精简化,划去更多冗余且拖沓的剧情,使得用户追剧时感受剧集本身更多的利索爽点,突转的画风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,用户可以利用更短的时间进行消化。现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为微短剧的发展撑腰,也会使短剧的内容得到质的飞跃。一起期待更多优质的短剧的呈现!

来源参考中国西藏网(作者:张赫)